壮族的丧葬习俗范文

时间:2019-04-26 05:49:04 作者: 字数:8230字

  壮民族的丧葬礼俗复杂多样,既有社会礼仪的特点,又有人类处理死者的信仰行为。人老临终,家人尽集身旁,以示告别。有的地方,人死后由孝男、孝女到河边或井边投钱币、烧香焚纸钱以“买水”浴尸,然后鸣枪、放炮、敲锣打鼓或嚎啕痛哭以向村邻报丧。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壮族的丧葬习俗范文,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壮族的丧葬习俗范文

  Deuz bae 终别

  壮族老人病危时,儿女、媳妇们必须昼夜轮流守候身旁照料,当老人脸上泛起红晕、眼睛特别明亮时,有经验的人便知道,此乃临终前的“回光返照”,于是召集全部儿女、媳妇至床前,恭听老人的临终嘱托。老人断气后,立即用白布将尸体盖好。

  Naeuz fangz 报丧

  采取两种方式:(1)放炮、鸣枪、敲锣打鼓或嚎啕大哭,告知邻居和亲友。房族兄弟和近邻闻之,即主动前来帮助料理后事。(2)由丧家晚辈或请邻居到亲族、好友,特别是舅家报丧。报丧人到死者亲友家门不能直接入门,而必须叫人用火灰撒在门口和门槛后,方可进门报丧。

  Swiq ndang 浴尸

…… 此处隐藏1054字 ……

  吊唁者当中,女婿和外家舅舅的地位最为突出。女婿须和孝子一样尽其孝道,所送的礼品当中须有一副一丈多长的寿幛,上书死者姓名讳号及颂扬死者功德的楹联,还有一只纸马以供死者作前往冥界的坐骑。若是舅舅前来吊唁,随他而来的十数位至亲全着清洁整齐的黑装,到村边先鸣纸炮一响通知丧家,孝子闻声也鸣纸炮一响还之,舅舅来到门外,孝子须手捧灵牌向舅舅跪拜,待舅舅搀扶才能起来。吊唁宾客一般都要等到出殡之后才能离去,否则视为失礼。他们白天和孝男孝女一样戒荤吃素,晚上寄居在邻居家里。

  Ra ngoenz nde daj Fangz bae dinh 择吉与出殡

  民间普遍迷信风水术,出殡之前要请地理先生确定葬地和确定出殡日子。出殡的时间一般选在上午。出殡前一般要举行隆重的“家祭”。祭奠的次序是先亲戚后子女,由远而近,最后是长子。出殡时抬棺的可用八人;七十至七十九岁为“中寿”,可入大棺,至少用八人抬;八十岁以上为“上寿”,可入特大棺,需十六人用黑布条攀着棺材抬出,表示八仙齐出动,抬死者成仙。出殡时先“发担”,即由亲生女儿挑着装有酒、大米、鸡、猪肉的担子,至半路跪迎灵柩,然后交给别人挑回来;如果女儿已婚,则直接把担子挑回婆家;到了墓地,送葬妇女争先抓一把墓地上的土即可转回,以先回到家为吉;出殡回来,众人要用桃树叶熬的水洗手,叫“去邪”。出殡归来,主客一起吃一顿丰盛的饭食,表示丧家的谢意,壮语称“ngaizgvaiz (挨乖)”,意为晚吃的早餐。

  Roengz haem下葬

  棺木抬至葬地后,孝男孝女跪于坟坑前,由道公或师公喃摩,然后开始下棺。由孝子先埋第一把土,众人才能挖土掩埋。即将下棺时,孝子用柴刀在坟坑边划几划,并轻吹棺木七下或九下,以示恨不得将坟地破坏和将棺材劈开,不忍让亲人埋入地下。各地的新坟一般多呈圆锥状。坟地有一定范围,一般在坟的前后左右三至五米的地方,不会有人再葬。壮族多薄棺浅葬,称为“寄土”或“小葬”。待三至五年后,捡骨重葬,称“二次葬”或“捡骨葬”。高寿或德高望重者去世则采用“大葬”,葬礼比较隆重。所用棺木均为质地上好的木料,棺椁庞大,墓室宽阔。大葬后,不再捡骨重葬,故又称“永久葬”或“固定葬”。

  Souj hauq caeuq Baet doj 守孝与扫祭

  出殡后,孝子须在灵牌前的地板上铺席守灵,守孝期长短,各地不一。期间不脱孝服,不得坐高凳,不上床安睡,不外宿,不赶圩,不剃头,不参加歌圩,男不娶,女不嫁,夫妻禁止同房……灵牌到守孝期满才可焚化。母亲亡故守孝三社,父亲亡故守孝两社,母孝重于父孝;守孝期间,亲友常常于夜晚到丧家慰问、陪伴。此外,各地均有守孝期间“做七”的习俗,又称“回魂”。

  葬后三日,开始第一次扫祭,内容包括为死者“送饭”、“送水”、“送火”、“覆土”(给新坟添新土)等。守孝期间,逢年过节必须到新坟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