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时间:2020-06-27 18:13:00 作者: 字数:7840字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大,那么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呢?下面考试啦小编给大家说说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供大家阅读!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五四运动的的导火索其实就是凡尔赛会议上中国外交失败。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

  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 决定 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 工商 业者、 教育 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理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

…… 此处隐藏1415字 ……

  北京政府内部派系的权力斗争

  “五四运动”前后,北京政府总统、内阁、国会之间达成了某种平衡,故 政治 运作较先前为畅顺。当时政府领导者为大总统徐世昌、国务总理钱能训,及“安福国会”幕后领袖段祺瑞。但政府仍深受各个党派、各地军阀的制约,政策因之时有变异。“五四运动”发生之后,“研究系”以政府外交失败做斗争“安福系”工具,藉传媒煽动学生举办爱国示威游行,并进一步造成“六三运动”,使得学运风潮扩大,最终逼使相关政府领导人下台负责。除此之外,“文治派”与“安福系”也借机相互攻讦,以谋求自我派系之利益。是以“五四运动”绝对不可以单单理解为群众在爱国意识之下的自发行为;事件源起、扩大都深受党派斗争之影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最终激起青年学生的“五四运动”,是我国民主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相关文章: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2.近代史论文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