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泉的事迹材料范文

时间:2021-07-17 09:00:11 作者: 字数:10270字

  人生的“考场”无处不在。

  一脸黝黑,满身汗水,双手沾泥,高卷裤腿……“三伏”酷暑,共产党员黄秀泉的“考场”,是在沙县农科所背靠的良种场里,那片200多亩的良田之中。这里每年承担了国家级、省级等各种水稻良种区域试验。

  不忘初心,三十年如一日,黄秀泉进行着水稻良种区域试验,把一个共产党员的追求写在良田之中。而他自己因为尿毒症缠身,先后经历了两次换肾手术。风雨飘摇之中,他就如一粒小小的种子,每时每刻都在接受上天对于生命的“考种”。

  一天不下田里转转,黄秀泉就觉得不踏实。和他一起无数次筛选良种的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科院院士谢华安都为他保持本色而感动:“他总是认真实施每一次试验,认真地考种,认真地测查,认真地记载……”

  泥土之中,稻穗之上,生长出来的,都是一粒粒生命的种子。一年又一年,一茬接一茬,他考出一个又一个良种,不断地圆着自己最初的梦想:“让更多人吃饱饭、吃好饭!”对黄秀泉来说,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也是一位大地赤子的情怀。

  考 种

…… 此处隐藏2078字 ……

  “他管种,我管收!”在和黄秀泉认识之前,她对种子知道得并不多。虽然自己的工作,也和粮食有关,是做粮食购销、储备的。不过,正是因为种子,千里姻缘一线牵,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

  种子,是他们的共同话语。他们的这段婚姻,自然是种子制成的。黄秀泉远在这头闽山闽水的沙县,而她远在贵州黔南那头。他们上网聊天,好像就是在“制种”。“修成正果”的黄秀泉笑言,自己的老婆是“网购”回来的。

  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每次都必须从每包种子中一粒一粒精选出好的种子,每袋只装100多粒,要装1500多袋,而且都要写上编号,登记在《田间记载簿》上并录入电脑。

  “他这是有初心的,没这病干得更疯,无非不要拿放大镜而已。”说起黄秀泉,他的很多同事都会随口这么接上一句:在电脑前,一手拿放大镜,一手拿笔,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

  这有些令人发笑的“怪模样”,已经成了黄秀泉在大家眼里的“标准照”。不知道的人,看了会发笑;知道的人,更多的是心疼。视力严重下降,是黄秀泉生病多年以来的“副产品”,也就是并发症之一。

  看不下去的妻子周国琼,也主动帮他的忙。毕竟,就算晚上弄到凌晨一时,早上五时黄秀泉又要出门。“当天的工作当天就要完成。如果明天推明天,那不就没完没了?”黄秀泉总是这样告诉心疼他的妻子。

  “‘定时炸弹’放在身上,没想到还能活这么久!”黄秀泉感慨的不仅是生命的奇迹,还有沙县上上下下尤其是单位和同事们,给了他一次又一次生的希望。至于因病没法生育孩子,他并没有觉得有多少遗憾。

  “种子就像我的娃。”共产党员黄秀泉说。如今,已经是沙县农科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的他,总是一头扎在试验田里……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