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清高与金钱

时间:2022-10-04 20:23:03 作者: 字数:7844字

  《漫谈清高与金钱》分析了金钱与生活的内在关系,说明了金钱与生活质量的内在关系。

  我喜欢朱自清,只一篇《匆匆》,就会令我这个多忧善感的人几乎在酒后涕泗横流,但实际上更令我钦佩的,还是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气节,难怪他的名字会叫“自清”。

  因为我略读了一些书,又因为我一直潦倒贫困,所以我不得不被迫成为了一个清高的人。但其实我清楚地知道,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多多少少都会用一些虚假的思想,来给自己找到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和平衡,所以我就想,我表面上虽俨然是一个清高的人,但实际上也许只是一个俗人,甚至俗得连自己有时都会鄙视自己。

  清高其实就是不慕荣利,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著名齐鲁文化专家王钧林在《孔丛子·抗志》中写有“夫清高之节,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烦虑,择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这是对清高的最好解释。在古代,清高是许多文人的一种追求,是一种崇高的境界。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算是一种清高;岳飞的“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也算一种清高。那时清高和金钱是相互矛盾的两种事物。六朝时有个人叫王夷甫,因为追求清高,从不言“钱”。他老婆故意将铜钱堆绕他的床前,他早晨起来时,竟然呼婢“举却阿堵物”。

…… 此处隐藏891字 ……

  有时候金钱确实能够买来时间。那些因为工作而挤占的时间完全可以用金钱的付出而重新找回来。而用金钱换来的时间你尽可以用来去享受精神世界的乐趣。

  不得不承认,一个稳定而优裕的生活条件会给人们对精神乐趣的追求奠定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说,精神的乐趣是上层建筑的话,那么物质的富裕或说金钱的适当拥有已经是不可缺少的基础了。

  金钱的适度丰盈,并不仅仅能让一个人过上富足而高贵的生活,它更是一种质量完全得到改观的生活,他之所以得体舒适,是因为这种生活已经不必再为纯粹的生活必需品而枯燥地付出,已经可以使人从劳作中解脱出来,并且克服了所有生物对自身生存的最基本的迫切需求,生物性的生活需要不再受到限制和约束。而所有的这些条件都会给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追求精神上的乐趣。

  金钱本身并无善恶,金子并不比铅更贞洁,或者更邪恶,它既不是“孔方兄”也不是“阿堵物”。所谓的善恶不过是人们对待金钱的态度。英国人菲尔丁就说过: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这里不得不提到人的欲望,人在生存的过程中会诞生出无数的欲望,从最基本的维持自身生命的简单需求,到极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享乐需要,从物质的乐趣到精神的乐趣这些都是所说的欲望。而金钱的多少却能直接地体现在实现欲望的过程上,这不得不让人更加看重金钱的作用。我们无需再批判金钱;我们无需再对金钱存有偏见;我们无需再把它看作是万恶之源。贫穷并不意味着一定高贵的,而富有也不一定就充满了低级和肮脏。

  其实,金钱不过是实现自身需要的一种工具,所以我们也不必过分地依赖它。过分地对金钱的追求,只能让人屈从于它,而这与金钱的根本职能是背道而驰的。而且金钱也并不是万能的,就像屈原说的那样,“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何止是青春,我们所学的知识,我们所珍视的感情金钱也无法买不到。所以说金钱是应该为人服务,而不是人因为对它的过分追逐,而把自己的自由拴在了它的身上。归根结底,我们爱钱也要适度,世界上的“度”是一切行为的准则,过度就会让人偏移了正常的轨道。

  我爱金钱,不仅金钱能够使我的基本生存条件达到理想中的状态,更能给我的精神上的快乐提供最直接的支持。如果我有了适量的金钱,那么我就可以安心地去读书,去听音乐,去旅游,去用心陪自己爱的人,去创造我的另一个精神上的快乐世界。但我在爱金钱的同时,还会时刻告诫着自己,一定不要让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拥有一颗善良心。

  我贫穷,但我从来不仇富,我只是有时会鄙视他们的某些赚钱方式。我努力去赚钱,但我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所以我不会用任何有违良心的手段去获得它。对于花钱,我更喜欢“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种豪爽的态度,因为我知道“千金散尽还复来。”也许从这一点上来看,我的骨子里还是残留着一些清高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