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1-07-28 11:27:48 作者: 字数:9616字

  千字文的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诸多方面,读起来押韵上口。下面是关于千字文背后的故事的内容,欢迎阅读!

  千字文原文

  【作者】周兴嗣 【朝代】南北朝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 此处隐藏1269字 ……

  智永俗姓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早年为避灾祸出家为僧。可能是因为遗传基因在起作用吧,智永也很喜欢书法,特别是对老祖宗王羲之的书法,更是大有继承老一辈优良书法传统之意,悉心研究王羲之书法,智永禅师练字用废的秃笔头共攒了十瓮,每瓮都有好几百斤。

  智永禅师将十瓮笔埋葬了,起名为“退笔冢”,自己为它撰写、题刻铭文。后人讲“退笔成冢”的典故就是从这儿来的。这还不算,后来可能是所有的瓮都满了,用废的笔头只好丢在大竹簏(一种类似竹篓的容器)内。这种竹簏每只可以装一石米,一共装了满满五簏秃笔。

  智永禅师在吴兴永欣寺内练习书法,来向他求字或是请他题写匾额的人数不胜数,终日不断。他住的那间斋室,门槛都让来人踩穿了,智永一看,没办法啊,木门槛已经抵挡不住“粉丝”们的热情了,只能让人用铁皮裹上,人称“铁门槛”。

  诗人范成大诗云:“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就是出自这个典故。后来曹雪芹活学活用,将寓意藏于“铁槛寺”、“馒头庵”中,成为《红楼梦》中两个经典的地名。

  智永苦练书法数十年,共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一带的寺院,一时间流布甚广,成为寺院法师和民间经生临习的范本,成为后人学习王羲之书法不可多得的范本,为老祖宗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宣和书谱》记载,北宋内府收藏智永真迹二十三件,《千字文》便占十五件之多。

  清何绍基评论智永的《千字文》说:“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我们细读他的墨迹《千字文》,看得出他用笔上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的意趣。何绍基之说可谓精确、恰当。

  在敦煌石室中,亦有《千字文》墨迹的发现,其中唐代蒋善进临智永《千字文》的出土,更说明智永《千字文》在当时的影响已是相当普遍。

  唐代还有一位叫李阳冰的书法家也写过《千字文》传世。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圆淳瘦劲,为秦篆一大变革,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对后世颇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