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高二语文上册的教案_高二语文

时间:2021-06-30 00:53:30 作者: 字数:9830字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高二 语文 上册《琵琶行并序》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琵琶行并序》高二语文上册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2、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丰富内容;

  3、描写音乐的艺术

  二、教学过程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 政治 功能,并力求通俗,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其诗语言通俗易懂,相传老妪也能听懂。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因而意志消沉。“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创作成就大不如前。

  晚年寄情山水。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代表作:

…… 此处隐藏1552字 ……

  第二层: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一个///"惨///"字,直抒胸臆,真实表现了当时的场面气氛和人物心境。最后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以上这些描写,为悲剧性的人物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第三层:概括写出主客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的神往,从侧面表现了琵琶曲强大的吸引力量。这两句,从感情上来说,是由抑郁到惊喜的一个转折;从结构上来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B、第二部分:

  第二诗段: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重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的幽愁暗恨。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语欲迟(迟疑)。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第一层:写邀请琵琶女的经过。“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诗人运用想象“欲语迟”、夸张///"、“千呼万唤始出来”和行动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炼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这中间有自惭身世,本不愿再向人献艺却又拗不过作者盛情相邀的不得已之情,也有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束缚下的犹疑和顾虑。准确描绘了琵琶女真切的个性,复杂的心理和特有的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见其态。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低沉抑郁)声声思(悲),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随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写琵琶女的调弦、音调、感受、神态,包含丰富的切身生活体验,为下文弹奏有情作铺垫,是情的根源。这里略写,预示以后琵琶女自叙身世的一段叙述。)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写指法,即演奏者对各种技法综合的、熟练地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接着写以高超的技巧所奏的名曲,然后对音乐展开大段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用“急雨”、“私语”的比喻对比在不同弹法下产生截然相反的音乐效果。用大珠小珠落在玉盘的比喻来概括音乐的美。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