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试论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1-07-19 14:21:32 作者: 字数:7104字

…… 此处隐藏0字 ……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文化认同是对一个群体或文化的身份认同,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个人受其所属的群体或文化的影响,对所属群体或文化的产生的认同感,并由此引发思想和行为上的改变,都可以说是“文化认同”,它是一个较为宽广的概念。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屹立不倒,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各族儿女对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力量。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入侵,导致“哈韩哈日”、“追英尚美”、“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观点在青少年群体中广为传播,“过洋节”成为一种流行时尚,民族文化认同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认同教育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对广大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考验。
概括来说,文化认同包括对民族语言、民族历史、人文传统和革命传统这四大方面的认同。在中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目标在于让学生充分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更好地吸收中华民族文化的营养,感悟中华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增强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如何去做呢?下面谈几点工作方法。
一、挖掘教材要素,立足课堂教育。培养学生文化认同的意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持之以恒对学生施之以系统性的教育、引导。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讲究文以载道、文以传道,在学生的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认同”的内容,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和利用好,就可以作为范本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语文学科中就有大量的关于“中华文化”的内容,如诗歌、游记、散文、书法、民间艺术、名家、名人等,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华优秀文化的特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使之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此外,《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也蕴含很多“文化认同”的要素,如民族精神、民族语言、民族风情、民族胜景等等,构成了民族文化的庞大体系。如果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好这些要素,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民族意识、热爱我们的祖国,塑造健全的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激发民族情感,感受民族伟大。在语文、思品课、综合实践的课程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关于优秀民族文化的元素,它们是进行“文化认同”的宝贵素材。因此,教师要通过设计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进而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朗诵教育,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的意蕴。例如,在教学《我站在祖国的地图前》这首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诵诗句,感受祖国的辽阔博大,感受祖国河山的雄奇与壮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怒吼吧,黄河》一课时,通过组织学生朗读诗人光未然所看到的关于黄河的描述,学生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民族像黄河一样,坚忍不拔、不屈不挠、不可征服。从学生慷慨激昂的朗诵中,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朗诵引发学生思考、以读促情、以情引读,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体验民族精神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三、开展实践活动,树根立魂培基。“活动育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营造育人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浸润于独有的文化情怀之中,潜移默化受到熏陶教育,从而树根立魂培基,“扎好中国根,做好中国人”。例如,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在主题活动中知识得以增长、情感得到升华,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资源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得到进一步加深。例如,开展“诵读中华经典,写好中华汉字”活动,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经典诵读活动结合起来,用优秀文化塑造学生高尚情操;通过开展古诗词书写比赛活动,让学生体会汉字之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自觉认同和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例如,开展“学习民俗技艺,继承传统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舞狮、舞龙活动,开展做风筝、灯笼、月饼、年糕等活动,让学生参与民俗技艺的学习活动,对传统技艺有深入的体验,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烙下深深的民族记忆。
四、开展校外活动, 加深学生体验。中华大地上遍布名胜古迹、名人故居、革命胜地,这是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有效素材,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有条件、有计划开展校外活动,不但可以拓展学生认识、丰富学生阅历,还可以加深学生生活体验,对中华民族产生由衷的自豪感。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冼夫人纪念馆,让学生了解“巾帼第一人”的生平经历和伟大事迹,体会冼夫人“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的伟大精神;组织学生参观革命英雄朱也赤纪念碑,让学生体会革命英雄为新中华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精神,感受中华儿女为革命事业前赴后继的大无畏牺牲精神。组织学生开展“走遍高凉大地,欣赏美丽茂名”活动,发动学生家长配合开展假期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感受家乡人民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过上幸福的生活,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总之,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意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今天的中国,正在努力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迈进,增强未成年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对实现“文化自信”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我们所面临的任务很重,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只有通过积极的探索,才能找到一条合适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道路。